水被誉为钢铁工业的血液,科学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,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核心课题。随着绿色化改革的不断深入,钢铁行业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正面临新要求、新挑战与新机遇,“废水零排放” 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,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。?
钢铁行业的水循环系统由车间级水循环和全厂级水循环构成,而当前阶段,全厂级水循环末端的浓盐水处理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,若处理不当,浓盐水成为制约钢铁公司绿色发展的 “绊脚石”。中冶京诚主任工程师、教授级高工梁思懿的这一观点,点出了钢铁行业废水零排放的核心痛点。近年来,钢铁公司在环保意识的驱动下,持续推进生产废水深度处理,将其转化为脱盐水回用,但部分浓盐水仍难以被工厂完全消化,尤其是非沿海的内陆钢铁公司,受限于地理条件,浓盐水处理难度更大。?
政策层面为钢铁行业废水循环利用指明了方向。《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到 2025 年钢铁行业工业用水回用率需达到 97%。这一硬性指标既体现了国家对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决心,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然而,现实情况是,许多钢铁公司的 “废水零排放” 项目存在诸多问题:缺乏有效支持与保障,导致系统盐硝比等关键参数偏离实际;运行维护困难,结晶盐无法妥善处理;运营成本居高不下,不少项目沦为 “建而不用” 的摆设。例如,部分公司采用末端蒸发器实现盐水分离的方案,但高昂的成本让项目难以持续运转,反而造成资源浪费。?
那么,钢铁行业废水零排放真的遥不可及吗?
莱特莱德给出了实现路径,其核心在于运用 “分盐结晶 + 膜处理” 等先进工艺,遵循 “分类处理、精准净化” 的原则。“预处理优化” 是关键前提,公司可借助莱特莱德的高效预处理系统,通过絮凝沉淀、高级氧化等技术,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,从源头提升废水可处理性。?
具体而言,对于脱硫废液、焦化废水等生态毒性高的工业废水,莱特莱德采用 “DTRO(碟管式反渗透)+STRO(网管式反渗透)+ 蒸发结晶” 组合工艺。DTRO 与 STRO 能有效截留高浓度污染物,蒸发结晶系统则将剩余浓缩液转化为固体结晶盐,实现污染物的彻底分离,降低系统风险与环境风险;对于全厂综合废水系统中以循环废水为主的浓盐水,可利用莱特莱德的 “纳滤分盐 + 反渗透回用” 技术,将浓盐水分离为不同盐类,并通过反渗透膜实现水资源回用,分离出的盐类可进一步资源化利用。若公司有特定需求,莱特莱德还可提供 “MVR(机械式蒸汽再压缩)蒸发技术”,通过机械压缩二次蒸汽,提高热能利用率,实现浓盐水高效蒸发浓缩。?
由此可见,钢铁行业废水零排放并非无法实现,借助莱特莱德成熟的工艺技术体系,结合科学的策略与灵活的执行方案,可将其打造为贯穿生产全流程的系统工程。公司在政策引导下,依托先进工艺平衡环保效益与经济可行性,就能让水资源循环利用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,钢铁行业有望在莱特莱德工艺支持下,逐步接近并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终极目标。